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,在地球上大约经历了两亿多年的沧桑岁月,其发现、研究历程如下。
古代、近代对沙棘的发现历程:
公元五世纪《毗兰琉璃》一书中记载了沙棘是胃、肠炎和祛痰合剂的组成部分,并能治疗肝病及其它多种疾病;
公元八世纪(十一世纪修订)的《四部医典》更详细地记载了沙棘的医疗保健价值;
1300年前,我国唐代《月王药珍》、清代的《晶珠本草》均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;
1977年,中国正式把沙棘列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;
2002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把沙棘列入药食两用植物;
近代中国对沙棘的研究历程:
1952年四川医学院(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部)生物化学教研组徐仲吕教授在金沙江以西(四川与西藏交界处)发现并采集到沙棘;
1956年12月,徐仲吕教授发表了《醋柳果汁的初步研究》论文,并指明了沙棘是“沙棘是中国土地上的宝贵东西”;
1959年,徐仲吕教授为采集沙棘不幸遇难,为沙棘研究献出宝贵生命;
1977年华西医大药学院肖倬殷、肖蓉教授又继续了沙棘的研究,深入探讨沙棘果汁中药用有效成份,并提取、分离出沙棘果仲黄酮类物质;
1984年成功完成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药——沙棘黄酮及其片剂(即心达康)的研制。该药在中国6家药厂生产,总产值早已过亿元;
80年代中期,沙棘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开发产品主要是果汁类的饮品如沙棘晶、沙棘粉、沙棘饮料,沙棘油做的化妆品、洗发水等;
80年代末国家成立了“沙棘协调办公室”对沙棘的种植开发进行了规范;
1989年10月,以水利部牵头,水土保持学会为中心,组织在陕西西安召开了首届“国际沙棘学术交流会”,参加人员除中国研究员,还有来自前苏联、芬兰、匈牙利、捷克、波兰、西德、美国等国家的学者和开发者,送来论文150余篇;
90年代中国出现了开发沙棘油的热潮,并制定了行业标准;
21沙棘沙棘开发推向了更广泛的地区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